教授

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教授 >> 正文
李震
发布时间:2022-06-20     浏览量:   分享到:

 

个人简介

李震(1963—),男,汉族,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,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开运体育app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  

研究方向:中国当代文学、文艺批评、文化传播;

招生方向:博士:当代文艺与文化传播;

硕士:当代文艺与文化传播、戏剧影视批评。

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“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军人才”首批入选者;

兼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,教育部戏剧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类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西部发展中心西部文化研究院院长、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。

当选第九、十、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,第十一、十三届陕西省政协委员,第五、第六届柳青文学奖评委,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。

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求是》《人民日报》《新华文摘》《文艺研究》《文艺报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《创世纪》(台湾)《当代文学研究》(台湾)等报刊,以及人民出版社、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发表学术论文、著作、纪录片、随笔等300多万字,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多项。

邮箱:13992832686@163.com

学习和工作经历

1980.9-1984.7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。

1984.7-1987.9在陕西榆林师专中文系任教。

1987.9-1990.7在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读研究生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

1990.7-2002.4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与批评。

(其间1992年晋升助理研究员,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。先后兼任《人文杂志》文学编辑、大型文化期刊《创世纪》主编、《科技与国力》杂志执行总编、南方某电视台总策划、《西安晚报·一周金页》主编、《新西部》杂志总策划等媒体职务。)

2002.4-2006.1在开运体育任教。

(其间于2003年晋升教授职称,2004年起担任开运体育app科研副院长,200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。)

2006.1-2020.8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(其间于2010年起兼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;

2012年起兼任教育部戏剧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;

2012年起兼任陕西省政协委员;

2014年起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;

2014年起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、理论委员会委员;)

2020.8-2021.12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(其间2021.7起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、理论委员会副主任。)

2022年起任开运体育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三、主要成果

(一)项目

1.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”(19ZDA270);

2.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“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”项目获批立项(项目编号:2017YFB1402100,项目合同经费4868万元)子课题“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规范与标识及素材池管理系统”

(课题编号:2017YFB1402102,经费447万元)。2018

3. 主持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”入选项目——大型文化纪录片《礼乐中国》,(担任总策划、总撰稿)。2017

4. 主持“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项目” “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生产及其批评范式研究”。2022 

5. 主持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“大型文化纪录片《礼乐中国》”2014

6.主持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“大型文化纪录片《秦风》”2011

(担任总撰稿、总制片,经费650万。该片于2014-05-04——09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首播,2014-05-23——29在陕西卫视重播。)。

7.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西部文艺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”。2005

8. 主持文化部重点项目“西部大开发的文化战略研究”。2001

9. 主持教育部首批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。2019

10.主持111引智基地项目“丝路电影:概念、类型与传播”2022

11.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“百年中国文学传播史的书写问题研究”子项目“电子媒介传播与百年中国文学史研究”(18AZD032)2018

12.主持陕西省政府重点项目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心理障碍研究 1996

(二)论文

118. 人工智能环境中的人本主义批评传统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23-08期

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2023-12期转载。

117.《楷模村》:老秦腔唱响新乡村,《文艺报》,2023-8-11。

116.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23-07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23-11期转载、

人大复印资料《文学研究文摘》2023-4期转载。

115.为传统文化发声,与时代精神共振,《人民日报·海外版》,2023-4-3。

114. 中国红色文艺:多种美学基因的复杂聚合,《创作评谭》,2022-06期,

《新华文摘》2023-08期全文转载。

113. 柯仲平的1938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22-12期。

112. 旁观“旁观者”的生存哲学,上海《文学报》2022-11-25。

111.穆涛散文与历史的气味,上海《文学报》,2022-09-23.。

110.才情·胆识·风骨——作为评论家的阎纲,《文艺报》,2022-08-31.

109. 《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脉,《中国艺术报》2022-7-6。

108.《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,

《中国文化报》2022-05-26理论版。

107.论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根基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22-04期

106.中国话语与世界语境,《中国文化报》2022-4-14第3版,《学习强国》转载。

105.吴文莉小说的知识谱系与“陕西70后现象”,《文艺报》2022-4-11

104.素言素语背后的绚烂,《文化艺术报》2022-01-284912期

103.担当职责使命,发出评论强音,《中国艺术报》2022-01-17。

《学习强国》转载。 

102.中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历史逻辑,《创作评谭》202201期。

101.真实感知诗意的悠远,《人民日报》2022-01-07。

100.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相互书写,《文化艺术报》2021-12-10。

99.媒介本体化与文艺批评属性的变异,《思想战线》 2021年06期。

《新华文摘》2022年9期转摘。

98.浮躁之风与凝神聚气,《中国文化报》2021-11-04。

97.《长安》:一部好小说 多部当代史,《文艺报》2021-11-03。

96.一部移民族群的秘史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21年05期。

95.审美畸变与培元固本,《中国文化报》2021-09-16。

94.新时代新媒介新批评,《文艺报》2021-08-23。

93.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系化建设,《中国艺术报》2021-08-16

92.典型建构论: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21-07期,

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1-11期全文转载。

91.作为理论方法的地缘文化视域:中国电影文化图景的一种阐释路径,《艺术广角》2020-03期。

90.影像中的命运共同体,《中国艺术报》2020-03-23

89.大西北文学:概念、边界与意义,《大西北文学与文化》2020-01期

88.贾平凹与中国叙事传统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9-07期

87.话剧《柳青》:一个人民作家的还原与复活,《当代戏剧》2019-04期

86.媒介化时代的大散文写作,《美文(上半月) 2019年02期

85.梁家河的大学问,《求是》2018-13期

84.新闻传播:学科转型与时代担当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18-S1期

83.媒介化时代的文艺批评样态分析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18-04期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8-10转载

82.媒介化时代的文艺批评,《文艺研究》2018-08期

81.陕西文学:守恒求变 血脉永续,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2018-05-23。

80.柳青经验与当代传统,《文艺争鸣2018年04期。

79.《主角》,文化.人性与时代的交响,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2018-04-11 。

78.文学史视阈中的《山花》现象与延川作家群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802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8-15全文转载。

77.一个诗人内心的宫殿——评杜爱民散文,《美文(上半月)2018-01期。

76.长安文艺资源与大西安建设,《西安晚报》2018-01-13整版。

75.爱与死之间的蜿蜒与激荡——作为心理小说的《多湾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17

-05期。

74.大众传播中的经典建构问题——关于电视剧《白鹿原》的随想,《西安晚报》2017-06-17

73.陕西经验、当代传统与陕派批评,《陕西日报》2017-03-05第7版整版

72.《大秦之道》:历史文化的独异光彩,《文艺报》2017-02-24。

71.两个沈奇与第三个沈奇,《文艺争鸣》201701

70.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又一座里程碑,《中国艺术报》2017-01-16。

69.陈忠实的文学遗产,《陕西日报》2016-11-01。

68.乡村社会的雄奇史诗——评张浩文长篇小说《绝秦书》,《创作评谭》2016-03期。

67.中国文艺正在经历媒介化阵痛,《人民日报人民论坛》2016-09期。

66.纪实之维与隐喻之光—-论陈彦小说《装台》的艺术经验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

究丛刊》2016-08期,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》2016-11转载。

65.对话:文艺不是“摇钱树” (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、北大张颐武

教授;复旦汪涌豪教授;陕西师大李震教授;《求是》杂志马建辉研究员),

《人民日报》2016-07-08

64.陕派文艺批评:陕西风格与中国特色,《陕西日报》2016-09-10。

63.话剧《秦岭深处》:战争与和平语境中的军工群像,《文艺报》2016-06-29。

62.理性批判与诗化叙事: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雄奇史诗——评张浩文长篇小说

《绝秦书》,《创作评谭》2016-03期。

61.我们到河西去,《中外诗歌研究》2016-02期。

60.红色影像生产中的“马海德经验”,《陕西日报》 2015-10-16。

59.极限体验 精神超越 诗性叙事,《文艺报》2015-09-14。

58.当代传统与陕西经验,《陕西日报》 2015-08-28。

57.《东方帝王谷》:陕西制造与中国高度,《陕西日报》 2015-07-01。

56.雪豹:英雄、诗人、种族的同构性隐喻——论吉狄马加长诗《我,雪豹……》,

《当代文坛》2015-03期。

55.走进微批评时代,《文艺报》2015-02-06头版。

54.微时代的文艺批评,《陕西日报》2015-01-27。

53.《绝秦书》:立足文化批判的乡村社会变迁史,《文艺报》2014-12-01。

52.诗歌写作与自我救赎,《文艺争鸣》2014-07期。

51.丝绸之路:文化高地与经济洼地,《中国文化报》2014-06-26。

50.关于《带灯》及贾平凹小说的几个问题,《小说评论》2013-04期。

49.冷媒介与精英文学:1980年代文学生产的媒介因素考察(2/2),《陕西师范

大学学报》2013-05

48.以西洋音乐,唱中国故事,《中国文化报》2013-09-12。

47.论《古炉》的叙事艺术(1/2),《小说评论》2011-03期。

46.从科技生产力到文化生产力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,《陕西日报》2011-12-25。

45.关于杨争光及其小说写作,《文艺争鸣》2011-03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11-06转载。

44. 略说目前新闻传播教育的盲动与盲区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2009-04期。

43.《摩罗诗力说》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9-03

《新华文摘》2009-17转摘。

42.关于陕西诗歌及其与区域文化的关系,《延安文学》200802期。

41.文化:和而不同,《陕西日报》2007-08-31。

40.《摩罗诗力说》与中国现代诗学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6-04期

39.当代汉语文学话语生态分析初步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6-02期。

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6-04期、《高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6-05期转载。

38.处子莽汉玩儿命诗学——重读李亚伟,《涪陵师范学院学报》2006-06期。

37.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5-03期。

36.“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”综述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5-04期。

35.新文学地理中的西部高地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4-06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5-05期转载。

34.陕北民歌:自由心灵极限体验生态价值,《文艺争鸣》2004-04期。

33.给诗歌一个坛,《陕西日报》2003-08-31

32.李岩,谣曲及其后的叙事,《延安文学》2003-02期。

31.论纵向语言诗学,《人文杂志》2001-02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 2002-02期索引。

30. “直谏”风波与陕西文坛之怪,《文艺争鸣》2001-01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01-03期转载。

29.语言寻根与新诗的出路——母语诗学论纲,《文论报》1996-02期,

收录90年代实力诗人选·诗论》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。

28. “我只是取了那杯我自己的水”──林雪和她的《在诗歌那边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 1998-03期。

27.沿着语言的边缘捕捉不知名的昆虫——何小竹和元语言写作,《诗探索》 1996-03期。

26.母语,人类对世界的原始命名——汉语诗性本质探微(署名胡子),《诗探索》1996-03期。

25.王小妮,活着及其方式 《作家》1996-10期,

入选张光昕编《我们不能活反了——王小妮研究集》,华文出版社2019年版。

24.一个渎神者的神话,《胡宽诗集序》,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。

23.“字思维说”的诗学意义——兼与余仰仲先生商榷,《诗探索》1996-02期。

22.《零档案》:另一具《悬棺》,《楚天艺术》1995-5期。

21.伊沙:边缘或开端—神话/反神话写作的一个案例,《诗探索》1995-03期。

20.村俗、都市人和新志怪体小说,《小说评论》1995-03期。

19.母性文化意象与黄土地诗歌,《朔方》1994-12期。

18.文化裂缝中生长的诗歌,《诗探索》 1994-03期。

17.神话写作与反神话写作,《诗探索》 1994-02期。

入选陈超主编《最新先锋诗论选》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;宁亦文主编《多元语境中的精神图景——九十年代文学评论集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;

阎庆生、李继凯主编《20世纪中国文学论文集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。

16.我们该怎样谈论“后现代”,《文论报》1993-6月-日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1993-7期转载。

15.散文的时代,《文学自由谈》1993-02期。

14.转型与救渡:九十年代的汉语文学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1993-02期。

13.诗,音乐精神的蜕化与复归,《人文杂志》1992-03期。

12.诗符号论(下),台湾《当代文学评论》1992-01期。

11.诗符号论(上),台湾《创世纪》第90、91合期,1992-10月

入选痖弦、简政珍主编《创世纪四十年评论选(1954—1994)》台湾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,1994年版。

10.陕北民歌ABC(下),《延安文艺研究》1992-04期。

9. 陕北民歌ABC(上),《延安文艺研究》1992-03期。

8.语言的神话——诗符号论,《艺术广角》1992-01期。

7.语言的神话——诗符号论之一,《艺术广角》1990-05期。

入选阎庆生、李继凯主编《20世纪中国文学论文集》,陕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。

6. 批评的尊严与自信——瞧瞧今日诗论坛,《文论报》1989年第25期。

5. 从文化文本到非文化文本,《艺术广角》1989-05期。

4. 自白,女性方式——中美自白派诗人比较,《艺术广角》1989-02期。

人大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1989-05期转载。

3. 感悟式: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启示录,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88-12期。

2. 小议《荒流》,《长安》1987-02期。

1. 陕北,一个文学概念,《延安文学》1987-02期。

 

(三)著作、纪录片

1. 《中国当代西部诗潮论》青海人民出版1992年版。

2.《母语诗学纲要》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。

3. 《重塑西部之魂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。

4. 《当代西部诗潮论》西安曲江出版集团2017年再版。

5.编《当代女作家文库》(10卷),海天出版社1994年版。

6.大型文论纪录片《秦风》(七集)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2014.5.4—9.首播

      陕西卫视2014.5.23—29.重播,各视频网站转播。

7.大型文化纪录片《礼乐中国》(七集)。

 

(四)主要获奖情况

1.陕西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 2019-08

2.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一等奖 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2015-06   

3.陕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 陕西省委宣传部  2014-10

4.陕西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 2012-01

5.中国秦腔艺术节西北地方戏曲论坛论文一等奖

中国秦腔艺术节组委会2010-09

6.首届陕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   陕西省文联      2008-12

7.陕西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    陕西省教育厅    2005-06  

8. 陕西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 2004-09   

9.首届陕西青年文艺创作奖银奖   陕西省文联 1998-09

10.入选“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评家” 安徽《淮风》诗刊1998

11.第六届西安文学奖  西安市文联1996-09

12.首届全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专家提名奖 中国社科院、团中央1992

13.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1991